1. 东融咨询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金融监管总局牵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,发放贷款22万亿,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范围

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一头连着千万家庭的生计,一头系着产业链的韧性。然而长期以来,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如同悬在小微企业头顶的难题。资金周转的“断点”、到期还贷的“压力”,往往让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。为破解这一痛点,金融监管总局自去年起主动作为,牵头搭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,并针对性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,截至2025年9月,已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2万亿元,无还本续贷政策涉及规模达9.4万亿元,以金融“活水”精准灌溉小微企业发展沃土。

在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搭建中,金融监管总局并非简单“搭架子”,而是聚焦小微企业“融资需求散、对接效率低”的核心问题,构建起“监管引导+银行联动+需求匹配”的三维体系。一方面,通过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,整合市场监管、税务、海关等部门的企业经营数据,让银行更精准地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与还款能力,打破“信息不对称”的壁垒;另一方面,组织全国性银行与地方性法人银行形成“分层服务网络”。全国性银行重点支持产业链上的中型小微企业,地方性银行则下沉至社区、县域,对接个体工商户、微型作坊等“毛细血管级”经营主体,确保22万亿元贷款能精准流向真正有需求的群体。

金融监管总局牵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.jpg

浙江义乌从事小商品出口的商户王先生,正是这一机制的直接受益者。“去年底订单旺季,仓库需要囤货,可之前的50万元贷款马上到期,要是先还再贷,资金周转的空窗期可能让我错过订单。”王先生回忆道,当地农商行通过融资协调机制提前获取了他的经营数据,不仅快速为其办理了续贷,还将利率下调了0.3个百分点。“不用四处拆借‘过桥资金’,省下的成本能多进两批货,这对我们小商户来说就是‘雪中送炭’。”

而无还本续贷政策的扩围,更是直击小微企业“还贷焦虑”的关键。此前,部分小微企业为应对贷款到期,不得不通过高成本的“过桥资金”临时周转,既增加了经营负担,也暗藏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金融监管总局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后,迅速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从“特定行业”向“全行业小微企业”延伸,同时简化办理流程——企业只需在贷款到期前30天提交申请,银行结合日常经营数据即可快速审批,无需额外提供复杂材料。

从数据成效来看,9.4万亿元的无还本续贷规模背后,是千万小微企业“资金链不断档”的安心。以制造业小微企业为例,政策扩围后,其续贷办理时长平均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3天,“过桥资金”使用比例下降62%,单户年均节省融资成本超2万元。在山东青岛,一家从事精密零部件加工的小微企业,通过无还本续贷将原本用于还贷的100万元资金投入生产线升级,半年内产值提升了15%;在四川成都,餐饮小微企业借助续贷政策平稳度过淡季,保住了20多名员工的就业岗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金融监管总局在推动政策落地时,始终注重“量”“质”并重。为避免政策执行中的“跑偏”,一方面建立动态监测机制,定期核查贷款流向,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,而非违规流入房地产、股市等领域;另一方面,引导银行优化风险评估模型,不单纯以企业规模、抵押物作为放贷标准,而是更看重经营稳定性、技术创新性等“软指标”,让有潜力但暂时缺乏抵押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也能获得支持。

展望未来,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继续深化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机制,一方面推动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向外贸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延伸,为跨境小微企业、农村合作社等群体定制融资方案;另一方面,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无还本续贷的办理效率,探索“线上申请+自动审批”模式,让政策红利更快、更准地触达小微企业。

从22万亿元贷款的“输血”,到无还本续贷的“减负”,金融监管总局牵头的这一系列举措,不仅缓解了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,更夯实了实体经济的根基。在金融与小微企业的良性互动中,这些“毛细血管”正不断焕发活力,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本文由东融咨询网作者整理发布,不代表东融咨询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rhy88.cn/n/418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9286438919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