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东融咨询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消费金融发展现状:缩表、坏账与裁员交织,下半场承压前行

随着助贷新规落地实施,国内消费金融行业正式迈入 “下半场” 调整期。近期,行业内多家机构密集传出裁员降本、资产规模收缩、坏账压力攀升等消息,传统业务模式遭遇挑战,头部与中小机构均需在合规与转型中寻找新出路。

规模持续收缩,行业进入“缩表”周期

自 2025 年 9 月以来,消费金融行业 “缩表” 趋势逐渐明晰。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,多家消金机构同步出现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双降,其中表外信贷业务规模率先下滑,表内贷款余额随后跟进。作为行业核心业务板块,2025 年 9 月末全国短期个人消费信贷余额降至 9.83 万亿元,较年初减少 3652 亿元,跌幅达 3.6%;银行业短期消费贷收缩更为显著,减少 4754 亿元,跌幅 5.2%。

消金行业现状分析.jpg

从长期趋势看,近五年短期消费信贷规模呈现 “大起大落” 特征,尤其是近两年持续震荡向下,行业高速增长时代正式落幕。助贷新规强化合规要求后,传统高定价助贷业务规模断崖式下跌,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。此前上半年逆势增长的中小消金机构,增长态势已全面扭转;头部机构虽在定价、催收、信息保护等领域更为审慎,但规模增长同样陷入瓶颈。

“考虑到春节期间行业常规性收缩,叠加信贷资产风险上升,未来 5 个月行业整体规模或面临又一波下跌。” 一位资深从业者直言,当前行业内形成 “谁先缩表,谁先受益” 的共识,机构普遍选择主动收缩规模以规避风险。

坏账压力陡增,机构下调目标控风险

规模收缩的同时,消费金融行业坏账压力持续攀升。据行业内部信息显示,部分消金机构的信贷资产风险较此前上升 20%-30%,对应的拨备计提金额同比增加数亿元。为应对潜在风险,多家机构已开始预留核销资源,市场预期 2026 年行业将出现大规模坏账核销。

在此背景下,2025 年四季度已有多家消金机构主动下调 Q4 放款目标,同时同步降低员工 KPI 考核标准。“在信贷风险循环中,没人愿意接最后一棒。” 某消金公司风控负责人表示,当前机构首要任务是控制风险敞口,而非追求规模扩张。

裁员降本成常态,“人效比”成核心考核指标

行业调整期内,“裁员降本” 成为消金机构的普遍选择。近期,某南方消金公司率先传出裁员消息,业务部门与中后台部门均受影响,已有部分员工被约谈;此外,多家机构同步压缩新岗位招聘需求,产品、运营、风控等核心条线人员 “溢出” 现象明显。

2025-10-24_101835_461.png

裁员背后,是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的深度调整。前几年互联网助贷业务高速增长时,消金行业人员配备普遍充足;助贷新规落地后,行业规模收缩,“超额人力资源” 问题凸显。与此同时,“人效比” 成为机构考核核心指标,人均信贷规模、人均营收、人均创利等数据均被纳入同业对比。有从业者透露,部分公司几百名员工创造的业务规模、营收与利润,与上千人规模的公司相差无几,人力冗余问题逐渐暴露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行业高层变动也开始频繁出现,已有 CEO、CRO、COO 级别的高管私下寻求新工作机会,行业人才流动进入活跃期。

聚焦表内业务,机构探索转型新路径

面对行业困境,消金机构已开始探索转型方向。从目前趋势看,机构普遍从 “保表外” 转向 “保表内”,同时加速布局新模式、新业态。据了解,部分消金公司已加大线上分润助贷资产投放力度,同时推进车抵贷、房抵贷等自营业务,试图通过业务结构调整打开增长空间。

“2025 年能保住部分奖金已属不易,2026 年行业竞争核心将转向新模式。”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,随着合规要求不断提升、市场环境持续变化,消费金融行业将进入 “精细化运营” 阶段,具备风险控制能力与业务创新能力的机构,有望在行业调整后占据更有利地位。

未来,消费金融行业能否走出调整期,仍需观察政策导向、市场需求及机构转型成效。行业普遍期待,在合规框架下,新的业务模式能为行业注入新活力,推动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本文由东融咨询网作者整理发布,不代表东融咨询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rhy88.cn/n/595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9286438919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