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东融咨询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融资超170万亿!十四五金融业交出亮眼成绩单

五年时间,170万亿元新增资金流向实体经济——这是中国金融业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交出的成绩单。

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近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这一数据,凸显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大幅提升。

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、债券、股权等多种方式,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,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。

这一庞大资金的背后,是金融资源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投放和民生保障的显著增强。

数据显示,过去五年中,科研技术贷款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7.2%、21.7%、10.1%。

十四五金融业成绩单.jpg

科技金融:创新驱动发展

科技金融作为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首篇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%

科技部副部长邱勇透露,截至2025年6月底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22.9%,增速比其他各类贷款增速高16个百分点。

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加到了8000亿元,再贷款利率降低至1.5%。

普惠金融:小微企业的福音

普惠金融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同样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,是“十三五”末的2.3倍,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。

这些变化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动。联动实施“创新积分制”和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,累计向21家银行推荐了超过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,签订贷款合同超2900亿元。

绿色金融:支持低碳转型

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同样超过20%,成为“十四五”期间金融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

绿色金融坚持“先立后破”,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。

基础设施融资:中长期贷款发力

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,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截至2025年8月底,国开行“十四五”以来累计发放超过6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、投放4256亿元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。

国开行围绕支持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102项重大工程、跨省跨流域重大项目、“两重”项目和“两新”政策实施,强化资源保障,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,“一项目一方案”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。

金融开放:从“开门”到“定规”
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金融业开放已从“打开大门”升级为“重塑规则”。

负面清单不断压缩,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,沪深港通、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,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,勾勒出制度型开放的清晰轨迹。

展望未来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金融服务业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,融资结构持续优化,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。

未来,随着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深入推进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。

可以预见,随着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制定和实施,中国金融业将继续深化改革,扩大开放,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。

本文由东融咨询网作者整理发布,不代表东融咨询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rhy88.cn/n/489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9286438919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