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 月金融数据释放积极信号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
9 月 12 日,央行公布 8 月金融数据,8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433.66 万亿元,同比增长 8.8%,增速较上年同期高 0.7 个百分点,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增强。广义货币(M2)余额 331.98 万亿元,同比增速同样为 8.8%,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相呼应,共同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,助力经济回升向好。前 8 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13.46 万亿元,信贷投放保持合理节奏,为经济运行注入充足资金动力。

在信贷投放结构中,企业贷款无疑是 “主力军”。前 8 个月企(事)业单位贷款新增 12.22 万亿元,彰显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活力与资金需求。先进制造业更是成为信贷投放的重点关注领域,部分银行前 8 个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超过 50%,较上年全年提升超 30 个百分点,凸显出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14.87 万亿元,同比增长 8.8%,反映出企业对扩大生产、技术升级等长期投资充满信心,金融机构也积极配合,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。同时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5.20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1.8%,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,表明金融资源正加速流向小微企业,助力这些市场主体茁壮成长,稳定就业与经济基本盘。
个人贷款领域在 8 月呈现回暖迹象。暑期消费旺季叠加 “以旧换新” 等促消费政策,激发了居民消费热情,个人短期消费贷款需求有所上升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 8 月出台楼市新政,为房地产市场带来积极变化。以上海为例,“沪六条” 楼市新政出台一周后,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,当地银行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显著增长,带动个人住房贷款等中长期贷款有所提振,前 8 个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 1.08 万亿元,显示出居民购房需求在政策引导下逐步释放。
M1 增速也在 8 月升至 6%,与 M2 增速的 “剪刀差” 收窄至 2.8%,为 2021 年 6 月以来最低。这一变化意义重大,意味着企业与居民手中的资金活跃度提升,更多资金从定期转为活期,准备投入消费、投资等经济活动,反映出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预期转好,资金循环效率增强,经济内生动力正在恢复。
专家指出,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协同发力,效果显著。财政上,政府债券余额 91.36 万亿元,同比大增 21.1%,前 8 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 10.27 万亿元,同比增加 4.63 万亿元,为基础设施建设、民生保障等领域提供充足资金,发挥了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。货币政策方面,货币信贷供给充分,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。展望未来,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。50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加快落地,甚至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容,重点投向科技创新、城市更新等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领域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美联储 9 月重启降息后,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打开,降准降息仍在政策工具箱中。央行可能通过中期借贷便利(MLF)、逆回购加量续作等方式,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,预计四季度降准降息可期,全年新增信贷、社融有望恢复同比增长,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有力支撑。
业内强调,虽然我国金融总量已具备较大规模,但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将放在优化结构上。继续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先进制造业、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,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与高质量发展。
本文由东融咨询网作者整理发布,不代表东融咨询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rhy88.cn/n/354.html
